永續人才強勢崛起,PCB產業加碼投資綠色創新

 

財團法人電路板環境公益基金會(TPCF)於11月29日參與「台灣國際創意設計大賽」頒獎典禮,並由董事長陳正雄親自出席,致詞並頒發「環境永續獎」,肯定在競賽中展現卓越環保創意的設計新秀。在典禮上,陳正雄董事長表示,TPCF希望透過獎勵機制,激發學子們正視環境挑戰,以生命韌性、環境永續與世界交流為主題,用創意設計凝聚全球力量,傳遞永續理念。本次環境永續獎「產品設計類」由中國陳如璇同學創作之「方舟——洪水救援燈」作品獲獎。「視覺設計類」由臺灣丁佳吟、許祥慧、白逸文、詹珈畇、林佩欣、黃柏諺等六位同學共同創作之「嶼珊共造」獲獎。「數位動畫類」則由「Last Piece of Peace」影片拔得頭籌,創作者是來自於臺灣張珮芸、吳宗岳、吳敏綺、高梓聆、侯恩瀚等五位同學。

TPCF參與「台灣國際創意設計大賽」已邁入第五年。自2020年起,逐年於「產品設計類」、「視覺設計類」、「數位動畫類」三大競賽中增設「環境永續獎」獎項,期許藉此激發學子勇於正視與反思全球議題挑戰,以生命韌性、環境永續以及世界交流精神將SDGs概念融入作品脈絡中,再透過競賽方式,讓設計凝聚全球力量,傳達出更好的創意和作法外,希冀能培育更多關心環境、綠色永續的設計人。且持續追加「特別地區獎」6名,用以鼓勵第三世界國家學子,也能關注永續議題,透過設計發揮影響力。

邁入第十七屆的TISDC臺灣國際學生創意設計大賽,是設計界公認具公信力的國際賽事,也是培育臺灣青年設計人才的搖籃。今年大賽主題「平等共融(Equality)」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勉勵參賽者的設計,應朝向超越表面的差異,尋找彼此共同的價值和共通點,從而建立更加平等和包容的社會關係。本屆共有來自64個國家與地區,1,138所校院系所,高達19,667件作品參賽,初選由來9位專業評審委員共選出586件作品入圍決選;再由12位評審選出得獎作品。

董事長陳正雄頒發環境永續獎

「產品設計類」由來自中國陳如璇同學創作之「方舟——洪水救援燈」作品獲獎。在洪水發生時,路燈常成為人們求生等待救援的救命稻草。同時,路燈也是城市中指引方向的重要設備。本產品對路燈進行了救援方面的升級,讓路燈在洪水來臨前發出警報,並指引逃生方向。此外,當洪水來臨時,救援燈會落下,變成可拆卸的救援裝備。

方舟——洪水救援燈
↑「方舟——洪水救援燈」作品說明圖。

「視覺設計類」是由臺灣丁佳吟、許祥慧、白逸文、詹珈畇、林佩欣、黃柏諺等同學共同創作之「嶼珊共造」獲獎。九孔池是台灣東北角常見的傳統養殖產業,現在廢棄的養殖池嘗試轉型為珊瑚育苗場。我們前往當地復育單位,透過勘查復育方式、了解當地環境面臨的危害,最終歸納出「破壞再利用」的轉機。利用本來會危害珊瑚的廢棄土石,包括紅磚塊、磁磚和混凝土等,窯燒製成復育珊瑚的三角種植基座。並將基座結合復育珊瑚知識與在地環境議題的專刊,轉化成書型包裝。取9種珊瑚的螢光色彩,透過UV印刷與紙張雕刻,配合插畫傳達復育知識,讓觀者從不同的視角認識需要被關注的物種。
嶼珊共造
↑「嶼珊共造」設計理念。

「數位動畫類」則由「Last Piece of Peace」影片拔得頭籌,創作者是來自於臺灣張珮芸、吳宗岳、吳敏綺、高梓聆、侯恩瀚等五位同學。故事核心「反戰」,AI科技因人類的貪婪淪為戰爭兵器,人類拿起武器反抗,戰後倖存的戰士再遇當年的敵人,放下仇恨與之共存。強調人性的善良、和平的價值是可以被創造的。 「Last Piece of Peace」影片封面照。
↑「Last Piece of Peace」影片封面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