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企業到教育:日月光分享永續發展的藍圖
永續非口號,而是每個人的責任
永續發展已不再只是遙遠的理想,而是企業營運的核心。在由電路板環境公益基金會主辦的 ECO 講師研習會中,日月光高雄廠處長顏俊明分享了日月光在永續發展上的具體實踐,並強調了永續教育對下一代的重要性。這場演講深入淺出地勾勒出一個跨世代、跨領域的永續藍圖,展現了日月光在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上的深度承諾。
亮點導讀
- 從實務角度剖析永續教育與企業文化的緊密關聯。
- 日月光將永續理念深植於員工心中,並擴展到社區連結。
- 產學合作加速整體產業鏈的永續轉型。
- 日月光中水回收廠對外開放的環境教育場域。
永續的基石:從教育開始
顏處長認為,永續發展的成功關鍵在於文化的建構,而教育是建立永續文化的最佳途徑。他強調,唯有透過體驗、參與、感同身受,才能讓永續理念最終化為具體實踐。他提到,面對溫室效應帶來的氣候變遷威脅,台灣已積極響應全球趨勢,將環保署升格為環境部,並設定 2050 年淨零排放的目標。這不僅是政府的政策,也促使企業更積極地應對減碳挑戰。
日月光的永續行動藍圖
1. 企業內部的全面推動
永續發展在日月光並非單一部門的職責,而是所有部門的共同任務。公司由總經理親自帶領永續發展委員會,並成立了永續學院,計畫在 2026 年前培育 1,000 位永續專才與通才。為了鼓勵員工參與,日月光開發了「低碳生活家」APP,員工可透過日常的永續行動獲得「碳幣」,並用來兌換獎勵。此外,由員工組成的志工社也積極參與淨灘、植樹等活動,將永續精神從職場帶入社區。
2. 連結社區與校園的永續扎根
日月光深信,永續教育應向下扎根。針對不同年齡層,他們設計了專屬的教育方案:
- 國小:開發桌遊與繪本,透過遊戲互動進行啟蒙教育。
- 大學:與多所大學進行產學合作,將技術研發與永續目標結合。顏處長表示,這些合作成果不僅對學生是額外的收入,也讓技術成果能分享給其他產業共同學習。
3. 打造綠色價值鏈
日月光不僅關注自身,也積極協助供應鏈夥伴轉型。公司成立了供應商永續學院,透過線上與實體課程,將日月光的實務經驗分享給供應商,縮短他們摸索永續發展的路徑。此外,日月光還與供應商共同舉辦論壇,並進行現場輔導,甚至支付外部專家的費用,協助供應商在節能減碳上做得更到位。顏處長透露,日月光已發布白皮書,與設備供應商合作開發新一代節能 20% 的生產設備。
永續地標:日月光的硬實力
除了軟性的文化與教育推動,日月光也以具體的設施展現其永續承諾。顏處長自豪地指出,日月光高雄廠擁有台灣製造業中最大的中水回收廠。這座回收廠每日最大處理量達 3 萬噸,回收率超過 70%,讓每一滴水能夠重複利用 4.18 次。回收廠的一樓被打造成綠科技館,對外開放參觀,透過 AR 虛擬實境等互動方式,讓民眾更直觀地了解水資源的珍貴。
顏處長最後總結,教育是擴大永續影響力的重要模式。他期待透過這些努力,讓下一代更有永續意識,共同提升台灣產業的價值,並為未來的永續發展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