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亮永續未來:從校園到社會的永續教育之路

從巨觀的永續策略,到微觀的教案審查大數據

電路板環境公益基金會邀請欣興電子資深經理黃林誠先生,以「我所看見的永續教育」為題,在「ECO講師研習會」中進行線上專題演講。本次分享旨在與所有合作夥伴,共同探討如何將永續的種子深植於教育中,並使其在社會各個角落開花結果。

永續,不只是口號,更是行動的核心

黃經理在演講中指出,永續教育不僅限於環境保護,更應涵蓋企業永續的ESG 三大面向環境(Environment)、社會(Social)、治理(Governance)。他強調,這與聯合國在2015年發布的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是相輔相成的。永續教育能對社會、環境與經濟產生正面影響,不僅能提升社會的公平與包容,縮小貧富差距,還能為環境帶來正面影響,同時為企業創造就業機會,建立良好的社會形象。

臺灣永續教育的現在進行式:看見成果與挑戰

臺灣的永續教育正穩步前行。黃經理分享,臺灣早在2010年便頒布了《環境教育法》,為永續教育提供法律保障。一項調查顯示,超過八成的臺灣學校已投入相關活動,民間組織與企業也扮演著重要的輔助角色。

然而,這條路上仍有挑戰。調查報告指出,經費與資源的不足是目前最主要的困境之一。雖然政府每年都有編列預算,但分攤到全國各級學校後,經費可能只夠維持現狀,難以支持創新。他也引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數據,指出全球各國的教育支出佔GDP的平均比例為4.5%,低於理想的6%,這點差距就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此外,社會大眾與部分家庭對永續教育的認知仍需加強,而傳統教育偏向升學導向,這些都間接成為推廣的阻力。

從數據看見趨勢:我們能做得更多

在分析今年永續教育教案的評選結果時,黃經理提出了一個值得深思的觀察。他發現,在所有提案中,與環境與氣候相關的教案佔比超過一半。而社會福祉相關的提案卻最少,僅佔7%。他推測,這可能與環境議題較易吸引學生、內容呈現方式多元有關,而社會福祉議題對學生而言相對陌生遙遠。這提醒了我們,雖然環境教育至關重要,但我們在設計課程時,或許可以更努力地將社會福祉等議題以更貼近學生生活的方式呈現,讓永續教育的範疇更加均衡與完整。

攜手前行,點亮永續教育的未來

黃經理最後總結,永續教育的推廣需要家庭、社區、學校與企業等各方共同努力。他提出了多項具體建議:

  • 加強國際交流:透過國際交流,可以激發新的想法,讓工作者能拓展視野。
  • 制定全面政策:政府應考量制定全面性的政策或行政命令,讓永續教育的推動流程更加順暢。
  • 多方尋求資源:除了政府預算,應積極爭取民間企業的資金挹注,因為經費越多,所能做的事就越多,影響層面也越廣。
  • 善用平台推廣:透過網路平台,以有趣、活潑的方式向更多人推廣永續教育。
  • 課程內容與時俱進:應根據不斷發展的科技與社會面臨的問題,適時調整課程內容。
  • 強調學用相長:透過師生間的良好互動,確保學生能真正理解並將所學應用於日常生活中。

這場專題演講不僅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更激發了我們對永續教育的深度思考。感謝黃經理的精彩分享,也期待所有夥伴與我們攜手前行,共同為臺灣的永續教育努力,點亮每一個學生的永續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