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校園的旅程:一份給領航者的務實行動指南
在當代,全球企業將 ESG(環境、社會、治理) 視為長期發展的基石。同樣地,學校作為培育未來公民的關鍵組織,也必須將永續思維融入其運作之中。國際永續教育趨勢主張採用 「學校整體轉型模式」(Whole-School Approach, WSA),強調永續必須滲透到校園的每一個角落,才能帶來深層次的文化變革。
然而,許多校長在推動永續時面臨共同的痛點:缺乏系統性的藍圖、教職員尚未形成共識(認為推動永續校園是額外的行政負擔),以及資源與知識不足。
事實上,從第一線推動永續教育的夥伴,如電路板環境公益基金會透過其 「ECO達人校園分享會計畫」 收集的老師與講師反饋中也發現,單純將「永續」一詞納入校務並不夠。真正缺乏的是 易於操作、可數據化追蹤,且能減輕教學負擔 的務實策略。
學校的永續轉型,不僅是跟上時代的潮流,更是為了履行教育的終極使命:培育能迎戰未來、具備永續思維的世界公民。
這份指南將學校的永續推動視為一場系統工程,從企業 ESG 的角度切入,幫助校長有條不紊地帶領校內各部門,將永續從行政任務轉化為校園的共同文化。
一、治理策略(Governance G):奠定永續的制度與共識
治理(G) 係指組織的決策系統、權責分配與透明度。在學校整體轉型模式中,治理是「學校治理」(School Governance) 的核心支柱。這意味著將永續理念整合到校務行政的最高層次,確保其具備長期、穩定的推動力量,並建立起跨處室的合作機制,讓永續成為校長的重要績效承諾。
| 任務標的 | 短期目標(1年內見效) | 達成檢視指標 | 中期目標(2-3年深化) | 達成檢視指標 |
|---|---|---|---|---|
| 頂層設計與承諾 | G 1.1 永續理念融入校務簡介:校長主持教職員研習,確保大家理解永續的必要性。 | 至少 80% 教職員 參加永續初階研習,且永續目標正式列入校務會議紀錄。 | G 2.1 永續目標納入正式計畫:將具體指標(如節能率、課程融入比例)正式納入《校務發展計畫》。 | 永續目標已納入校方正式發布的 三年期以上發展文件。 |
| 組織與權責確立 | G 1.2 成立跨處室「永續行動小組」:校長召集,成員涵蓋總務、教務、學務等主管。 | 小組成員名單已確立,且 每季至少召開一次會議,並有會議紀錄。 | G 2.2 永續預算穩定化:確保永續專案有固定且可預期的預算支持。 | 永續專案在年度預算中擁有 獨立、非臨時性 的編列。 |
| 資訊透明與基線 | G 1.3 啟動永續基線調查:盤點水、電、廢棄物數據,並調查師生永續認知度。 | 已完成校園水電與廢棄物數據基線盤點,並完成一份 師生永續認知調查報告。 | G 2.3 定期發布「永續進展報告」:每年底向家長、社區和主管機關報告永續成果。 | 每年至少發布 一次永續進展報告(簡報或電子報),包含數據與故事。 |
【G 向度各部門思考方向】
- 校長室: 確立願景、整合資源、對外承諾。
- 總務處: 提供資源盤點數據、配合預算編列、協助硬體升級。
- 教務處/學務處: 協助進行師生永續認知調查,將永續理念融入行政規範。
二、環境營運(Environmental E):落實綠色校園管理
環境(E) 涉及學校在資源使用、廢棄物處理、能源消耗等方面的管理。這對應於學校整體轉型模式的 「校園營運與管理」(Campus Operations & Management) 支柱。推動環境永續,不僅能降低學校的營運成本,更重要的是,它讓校園成為一個活生生的環境教育實踐場域,將硬體設施轉化為學生的學習工具。
| 任務標的 | 短期目標(1年內見效) | 達成檢視指標 | 中期目標(2-3年深化) | 達成檢視指標 |
|---|---|---|---|---|
| 快速節能與管理 | E 1.1 執行「隨手關燈運動」:老舊燈具更換為LED,由學生小隊定期巡檢。 | 年度用電量較基線下降 5%,且學生巡檢表單填寫率達 90%。 | E 2.1 基礎設施升級:逐步汰換高耗能設備,並導入雨水回收或太陽能小型試點。 | 完成 50% 以上高耗能設備汰換,或至少啟動一個雨水回收/太陽能試點專案。 |
| 資源與廢棄物 | E 1.2 建立精準分類系統:統一回收分類標示,針對塑膠、紙類進行重點宣導。 | 年度回收率較基線提升 10%,且誤投率明顯降低(例如,經總務處檢查誤投率低於 5%)。 | E 2.2 推動「零廢棄校園」微計畫:從單一場域(如教職員辦公室)開始,實施無紙化或自帶餐具的強制性政策。 | 教職員辦公室用紙量減少 30%,或教職員自備餐具率達 80% 以上。 |
| 綠色採購與飲食 | E 1.3 啟動「在地食材日」:每週至少一天優先使用在地當季食材。 | 團膳合約中已載明每週在地食材供應的具體比例(如 20%),並定期公開菜單。 | E 2.3 制定「綠色採購清單」:將節能/環保標章納入行政採購規範。 | 至少 50% 的新採購設備 具有節能或環保標章,並有正式文件紀錄。 |
| 外部資源導入 | E 1.4 專業知識啟蒙:導入如 電路板環境公益基金會的「ECO達人校園分享會免費講座」 等,為師生提供初期啟蒙與概念建立。 | 至少舉辦 一場永續主題的外部免費講座,並記錄參與人數與回饋。 | E 2.4 系統性課程導入:導入 電路板環境公益基金會的「GO GO GREEN帶狀課程」 等,提供系統性環境知識。 | 至少一門學科已完整採用外部提供的 帶狀課程模組,並回饋教學心得。 |
【E 向度各部門思考方向】
- 總務處: 永續轉型的關鍵執行者,負責能源、設備、採購與廢棄物的管理與數據追蹤。
- 學務處/導師: 負責推動學生的行為改變,如節能巡檢隊、垃圾分類教育。
- 教務處: 協助將校園數據(如用電量)轉化為數學、自然課的教學素材。
三、社會影響力(Social S):培育具備永續思維的世界公民
社會(S) 強調學校在人才培育、社區服務、多元共融等方面的貢獻。這涵蓋了學校整體轉型模式中最重要的兩大支柱:「課程與學習」(Curriculum & Learning) 和 「社群與夥伴關係」(Community & Partnerships)。永續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要賦予學生面對未來不確定性的能力,讓他們成為能推動社會進步的行動者。 這也是學校最重要的價值所在。
| 任務標的 | 短期目標(1年內見效) | 達成檢視指標 | 中期目標(2-3年深化) | 達成檢視指標 |
|---|---|---|---|---|
| 師資培力與課程融入 | S 1.1 鼓勵「微型永續教案」:鼓勵教師將一個永續主題融入現有課程。 | 至少 20% 教師 提交一份經過驗證的「微型永續教案」並公開分享。 | S 2.1 建立跨領域永續課程模組:開發一套結合數學、自然、社會的永續專題學習課程。 | 跨學科合作開發的永續主題課程已納入排課表,並完成 至少一輪教學循環。 |
| 學生賦權與行動 | S 1.2 啟動「學生永續挑戰」:每年舉辦一項由學生主導的永續專案。 | 每年至少舉辦 一項由學生自主提案、規劃並執行的永續活動。 | S 2.2 成立校際/社區合作聯盟:與鄰近學校或社區機構合作,共同推動環境保護活動。 | 與 至少兩個外部機構(社區、企業或他校)建立固定的永續合作機制。 |
| 永續成果傳播 | S 1.3 設置「永續成果展示牆」:將節電、回收率、學生專案成果以圖文方式在校園顯眼處展示。 | 校園內有一處固定的「永續成果展示區」並 每季更新成果資訊。 | S 2.3 撰寫「年度永續故事集」:彙整學生的行動與老師的心得,製作一份具啟發性的報告。 | 至少累積 兩本「年度永續故事集」,作為對外溝通和內部傳承的資料。 |
【S 向度各部門思考思考方向】
- 教務處: 負責課程設計與師資培訓,是 永續教育的核心推動者。
- 學務處: 負責學生活動與社團,是 學生賦權與行動 的主要協助者。
- 輔導室: 關注永續議題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並融入生命教育。
永續傳承:新任校長如何接力與深化?
成功的領導者懂得 「傳承與接力」。對於接任的校長,其首要任務是扮演 「承繼者」 與 「創新者」,確保前任的努力不會白費,並將永續工作推向更高的層次。
| 關鍵行動 | 行動說明 | 達成檢視指標 |
|---|---|---|
| 1. 立即承繼與肯定 | G 3.1 優先審閱永續白皮書:上任初期,主動要求永續小組簡報前任的成果。在公開場合肯定前任的貢獻。 | □ 是否已與永續小組成員 正式會談 並承諾延續工作? |
| 2. 檢視與優化治理 | G 3.2 評估永續委員會的運作效率:檢視組織架構是否仍能有效推動現有專案,並考慮將「小組」正式升級為委員會。 | □ 是否已優化永續委員會的組織架構,確保權責更清晰? |
| 3. 選擇下一個主戰場 | E/S 3.1 從既有基礎上深化:分析前任成果數據,選擇一項最具潛力或最為落後的項目進行 「創新升級」。 | □ 是否已從前任成果中選定 一個「創新升級」 的永續項目? |
| 4. 擴大外部合作 | S 3.2 強化校際與企業合作:利用既有永續成果,主動尋求與更多企業或社區組織的合作。 | □ 本學期是否已新增 至少一個跨出校園 的永續合作夥伴? |
結語:您的學校正位於永續旅程的哪個階段?
永續校園的推動,是領導者留給學校最珍貴的資產。這場轉型遵循國際認可的 「學校整體轉型模式」,從 治理(G) 奠定基礎,從 環境(E) 展現成果,並從 社會(S) 擴大影響。
透過這份指南的 短期(1年) 與 中期(2-3年) 標的,校長可以精確地評估學校在 G、E、S 三個面向分別完成了哪些里程碑。無論學校的進程如何,最重要的是保持熱情與務實。
建議領導者可以利用每個向度中的「達成檢視指標」,來判斷目前學校的狀態:
- 若某向度(如 G)已達成中期指標: 應將資源與精力轉向其他尚未達標的向度,或開始規劃 G 向度的長期深化目標。
- 若所有短期目標(G 1.x、E 1.x、S 1.x)皆已達成: 恭喜!學校已具備穩固的永續基礎,應將重心全面轉向 中期目標(G 2.x、E 2.x、S 2.x),專注於 制度化 與 影響力擴大。
領導者務實的每一步行動,不僅能為學校留下永續資產,更是為學生的未來提供了最好的永續教育。
參考資料
學校整體轉型模式 (Whole-School Approach, WSA) 相關資訊:
Whole-School Approach to Education for Sustaina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