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經濟講座─搖籃到搖籃準則
以創新、高品質、好設計打造循環經濟

講者 張宇靖
德商搖籃到搖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臺灣分公司

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以追求經濟成長為首要目標,產品設計及製造多以線性思維來進行,自然資源一但經加工、使用消耗完畢後,切割掩埋似乎成為唯一的終點,雖有3R(Reduce、Reuse、Recycle)的理念,但若沒有從源頭改變,有毒物質依然被使用、排放;重複使用與回收雖能減少能資源消耗,但終走向前述相同的結局,無法解決根本問題。

為了讓企業產品能在不傷害人類、社會與環境,並達到最大的產品效益,「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 後簡稱C2C)」的循環經濟概念因而產生,期望所有人造產品能如同大自然萬物般皆成為養份、可再次回歸自然。C2C將循環系統分類為「生物循環」及「工業循環」兩種循環。「生物循環」之產品由經由自然生物分解的原料製成,最後由自然分解提供大地養分;工業循環之產品材料則持續回到工業內重製再利用,如金屬、玻璃與塑膠等製品,將材質同等級或升級回收,再製成產品。

循環系統分類為「生物循環」及「工業循環」兩種循環。 ↑循環系統分類為「生物循環」及「工業循環」兩種循環。 圖片資料來源:臺灣搖籃到搖籃平台

從「材料的健康著手」

產品的製程對生產者、使用者以及對環境友善是C2C最基礎的概念,而「材料的健康」即是實踐的根本。講者舉例:過往生牛皮,需要經過「鞣製」加工的過程才成為皮革,而「鞣製」過程所使用「六價鉻」不僅造成生產工人身體的傷害,排放的廢水亦產生對水質的破壞。現今許多市面上皮革強調的「植鞣」,便是採用天然植物中提煉的鞣劑進行的鞣製程序,降低對人與環境的傷害,這就是C2C所強調的「材料的健康」。

產品設計開始即思考「材料的循環」

講者更分享,在輔導企業將產品製程符合C2C的設計最重要的步驟,即是與產品設計者將製程材料分類,並確認相關材料要如何以生物循環∕工業循環再利用。產品設計過程要確保產品組成零件能夠被分離,舉例來說:牙線棒由塑膠跟尼龍製成,因無微尼龍回收機制常被作為一般垃圾丟棄,若從設計之初將尼龍牙線改為「純棉牙線」,一根小牙線棒即可拆解為「生物循環零件:純棉牙線」與 「工業循環零件: 塑膠支架」兩部分分頭進行循環,就能夠成為符合C2C的好產品。「逆物流回收系統」也是進行材料循環的良好的方法,由最清楚產品材料內容的生產企業自行完成回收拆解,講者以地毯商Desso為例,介紹其完整的產品回收設計。

搖籃到搖籃的碳管理

不同於「淨零碳排」以達成「碳中和」為終極目標,在C2C的觀念中只要進行生產活動、物流運輸,甚至是個人的生命運作都會產生碳排,就講者觀察,C2C的碳管理是比較正向的角度來面對「碳排議題」:將碳排也視為循環的一個部分,來進行碳盤查與碳循環。

與會Q&A─C2C降低製程或產品的水準?當前遇到的問題?

講者解釋商品設計加入C2C的設計的確有可能因為重新設計組裝,而無法達到過往生產規模「量」,或是製程商品無法有過往的生命週期,其強調要將觀念要回到設計之初對「產品品質」的定義。回歸思考產品的設計是「效益」?還是「效率」?C2C設計理念提倡自然生態、文化、個別的友善,而非追求效率與產量,C2C期待達到高度生態效益(Eco-effectiveness),更積極的將產品製程對於環境、社會與經濟的平衡極大化。

產品依據搖籃到搖籃的概念進行材料的友善、循環設計考量,但仍遇到一些考驗,如PLA聚乳酸─可分解的澱粉塑膠材料,許多環境友善的塑料製品皆採用該材料,但就目前實驗報告,PLA分解過程至少需要80天的時間才可完成90%的崩解,PLA工業堆肥廠不足與分解時間在循環管理上仍是待解決的問題。

循環系統分類為「生物循環」及「工業循環」兩種循環。 ↑全球每年產生約 20 億噸垃圾,而堆肥處理僅佔全球垃圾處理能力的 5.5%。 圖片資料來源:綠色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