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產業從臺灣放眼國際 培育綠人才不遺餘力

 

財團法人電路板環境公益基金會(後簡稱TPCF)參與「台灣國際創意設計大賽」已邁入第四年。自2019年起,逐年於「產品設計類」、「視覺設計類」、「數位動畫類」三大競賽中增設「環境永續獎」獎項,期許藉此激發學子勇於正視與反思全球議題挑戰,以生命韌性、環境永續以及世界交流精神將SDGs概念融入作品脈絡中,再透過競賽方式,讓設計凝聚全球力量,傳達出更好的創意和作法外,希冀能培育更多關心環境、綠色永續的設計人。今年度更追加「特別地區獎」6名,用以鼓勵第三世界國家學子,也能關注永續議題,透過設計發揮影響力。

邁入第十六屆的TISDC臺灣國際學生創意設計大賽,是設計界公認具公信力的國際賽事,也是培育臺灣青年設計人才的搖籃。今年大賽主題「Compassion」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勉勵參賽者秉持同理心,反思人與人、人與環境、社會間的關係,發揮創意找出解決之道,建設更美好的未來。本屆共有來自56個國家與地區,1,161所校院系所,高達18,367件作品參賽,初選由來自23個國家的專業評審委員共選出741件作品入圍決選;再由28國的評審選出85件得獎作品,獲獎率僅0.46%,競賽難度相當高,更顯示獲獎作品的難能可貴。

「產品設計類」由來自臺灣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薛凱潔、林仲威、陳昱廷、常勛宇等四位同學共同創作之「牡蠣養殖浮筒模組(OCF)」作品獲獎。OCF為一組化養蚵浮筒,可透過繩索切換成垂直式, 平掛式及蚵棚式,提供蚵農於潮間帶與深海轉換使用,改善養蚵複雜流程。蚵農可轉動OCF,藉浮力快速且省力地將沉重的牡蠣串拉出水面,OCF讓蚵農們運輸與收成更加便利,大大降低人力消耗與經濟損失,進而改善傳統牡蠣養殖設施造成海洋污染的問題。側邊的刻紋設計,可讓蚵農判斷吃水的情況,以了解牡蠣的生長重量與採收,並提升蚵農在OCF上行走的安全性。

「牡蠣養殖浮筒模組(OCF)」
↑「牡蠣養殖浮筒模組(OCF)」作品說明圖。

「視覺設計類」是由印度CEPT大學Shaurya Singh同學獲獎。「Bio-Corridors: Linking Habitats For Productive And Ecological Connectivity(生物走廊:連結生境以實現生產和生態連通)」該計畫重新設計了街道網絡,將不同的生態群連接成連續的生物多樣性走廊系統。 建議將街道打造成六個連續的生物走廊,連接週邊生態群和市中心,同時在街道上引入各種生物保留策略。 這是透過連續的中線、生態窪地/雨水花園和相鄰地塊上確定的保護綠色灌木叢來實現的,以表達對所有形式的生活的同情心。
「Bio-Corridors: Linking Habitats For Productive And Ecological Connectivity」設計理念。
↑「Bio-Corridors: Linking Habitats For Productive And Ecological Connectivity」設計理念。

「數位動畫類」則由「UPADANA」影片拔得頭籌,創作者是來自於臺灣台南應用科技大學葉宛郁、李宜庭、黃維勝、周鈺珮、蔡亞哲、廖紹竹等六位同學。本片為3D末日寫實動畫,在美術上使用偏藍綠色的低彩度色彩營造出無力及沈重感,技術上利用粒子模擬、幾何節點、動態捕捉、點雲等技術,透過這些技術及美術風格,展現出故事裡的主角,代表人類的科學家,深知不能再等待下去,寧靜的消亡,便決定挺身而出。穿越末日般的荒蕪廢土,沿途不只有斷壁殘垣,也展露出在極端環境下,人性的選擇及互動,而最終抵達目的地時,才了解到,情況已經遠遠超出他的能力範圍,甚至是人類的能力範圍。人類面臨的不僅僅是未知,更是難以匹底的絕望。

「UPADACA」影片連結:  https://lurl.cc/vYDGZd

「UPADANA」影片封面照。
↑「UPADANA」影片封面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