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流程
次數
單元內容
活動時長
次數 1
保存蜂蜜的滋味
1. 了解蜜蜂對生態、生產、生活各層面的重要性,能說出至少2種該生物減少後的影響。
2. 認識貢寮水梯田的農耕文化與溼地生態,並了解國土生態綠網計畫中推動之串連棲地與農民的保育概念。
3. 能與他人互助合作,理解並且完成手作體驗流程。
2. 認識貢寮水梯田的農耕文化與溼地生態,並了解國土生態綠網計畫中推動之串連棲地與農民的保育概念。
3. 能與他人互助合作,理解並且完成手作體驗流程。
品嘗貢寮青農的野蜂蜜滋味,使用副產物「蜂蠟」,動手製作環保又實用的蜂蠟布,踏出日常飲食中友善地球的第一步。
回溯蜂蜜來源,重新認識山林的重要幫手──蜜蜂,看牠們是如何幫助大自然延續生態命脈、協助農業生產豐收,又遇上什麼生存需求與難題。
從中延伸了解到,在貢寮山區的蜜蜂、野花草與整體生態系的緊密關係之下,國土生態綠網計畫如何將貢寮水梯田百年農耕文化與保育行動成功結合。
回溯蜂蜜來源,重新認識山林的重要幫手──蜜蜂,看牠們是如何幫助大自然延續生態命脈、協助農業生產豐收,又遇上什麼生存需求與難題。
從中延伸了解到,在貢寮山區的蜜蜂、野花草與整體生態系的緊密關係之下,國土生態綠網計畫如何將貢寮水梯田百年農耕文化與保育行動成功結合。
80 分鐘(不含下課時間)
次數 2
蜂蜜檸檬愛玉初體驗
1. 認識愛玉與其特殊生態關係,並能說出森林中至少2種與愛玉生態相關的物種。
2. 了解綠色保育標章友善生產的支持方式,且能說出至少2種保育目標。
3. 能與他人互助合作,理解並且完成食譜操作流程。
2. 了解綠色保育標章友善生產的支持方式,且能說出至少2種保育目標。
3. 能與他人互助合作,理解並且完成食譜操作流程。
從愛玉果原料開始觀察,親手洗出一碗甜蜜的愛玉點心。介紹愛玉果的構造與特徵,和其依賴愛玉小蜂的特殊授粉方式,了解不施灑農藥的愛玉果園如何照顧周邊生物與環境。
延續討論當關鍵物種消失,對人們生活與愛玉產業會有什麼影響?不友善的種植方式哪些生物也會受到傷害?了解到綠色保育標章的成立原由,明白消費者能為生態保育提供支持的方式。
延續討論當關鍵物種消失,對人們生活與愛玉產業會有什麼影響?不友善的種植方式哪些生物也會受到傷害?了解到綠色保育標章的成立原由,明白消費者能為生態保育提供支持的方式。
80 分鐘(不含下課時間)
次數 3
米與鳥之家
1. 了解水稻田的生態價值,並能說出至少3種水田提供的服務功能。
2. 認識國土生態綠網概念,了解在地的水鳥保育行動,並理解棲地營造的重要性。
2. 認識國土生態綠網概念,了解在地的水鳥保育行動,並理解棲地營造的重要性。
蘭陽平原到東北角一帶,有著重要的生產糧食來源──水稻田,生產帶來豐富的米食文化,更兼有滯洪與維護環境功能。其中,水田還扮演了候鳥遷徙的中繼休息站,具有生態系多元服務價值,並藉由桌遊遊戲認識豐富的鳥類生態。
負責生產糧食的水田卻也同時存在廢耕、農藥汙染等問題,透過國土生態綠網計畫概念引入,推動棲地營造與在地農漁民合作,了解民眾協力帶來的保育成果。
負責生產糧食的水田卻也同時存在廢耕、農藥汙染等問題,透過國土生態綠網計畫概念引入,推動棲地營造與在地農漁民合作,了解民眾協力帶來的保育成果。
80 分鐘(不含下課時間)
次數 4
與森林共食段木香菇炊飯
1. 認識真菌類的構造、特徵,並能說出至少3種真菌為生態系提供的服務。
2. 認識林業與香菇產業的循環資源利用關係,了解林木經營對生態的重要性。
3. 能與他人互助合作,理解並且完成食譜操作流程。
2. 認識林業與香菇產業的循環資源利用關係,了解林木經營對生態的重要性。
3. 能與他人互助合作,理解並且完成食譜操作流程。
動手洗米煮一鍋段木香菇炊飯,仔細觀察香菇構造,想一想常吃到的香菇與發霉的菌有什麼關係?真菌是自然界中的分解者,更是森林裡不可或缺的清理幫手。
回顧香菇產地,認識林農培育菌菇的特殊流程,更透過林木資源再利用,兼顧森林生態保育;了解林木資源的永續經營之下,消費者如何學習為產品與生態把關。
回顧香菇產地,認識林農培育菌菇的特殊流程,更透過林木資源再利用,兼顧森林生態保育;了解林木資源的永續經營之下,消費者如何學習為產品與生態把關。
80 分鐘(不含下課時間)
次數 5
蜜香紅茶凍給牠咬一口
1. 認識茶園的淺山多樣生態系,且能說出至少3種茶園裡的食物鏈關係。
2. 了解有機茶園、綠色保育標章對生態保育的好處,能理解標章與茶農的經濟關聯。
3. 能與他人互助合作,理解並且完成食譜操作流程。
2. 了解有機茶園、綠色保育標章對生態保育的好處,能理解標章與茶農的經濟關聯。
3. 能與他人互助合作,理解並且完成食譜操作流程。
學習品茗技巧、製作紅茶凍,從香氣味覺體驗,回溯到茶園產地豐富的淺山生態系,認識產生茶香的關鍵物種與食物鏈制衡關係。
有機茶園推動帶來豐富的野生動物足跡,追蹤淺山環境保育的成果,並了解到綠色保育標章與茶農的合作關係。回顧系列課程,使學員思考環境保育與自身影響力,並分享具體的支持行動。
有機茶園推動帶來豐富的野生動物足跡,追蹤淺山環境保育的成果,並了解到綠色保育標章與茶農的合作關係。回顧系列課程,使學員思考環境保育與自身影響力,並分享具體的支持行動。
80 分鐘(不含下課時間)
次數 6
走訪鳥仔的大飯廳
1. 了解東北角水田區的候鳥保育現況,且能說出至少2種水田棲地友善耕作的方式。
2. 理解綠色保育標章、國土生態綠網與林下經濟等概念中,消費者對生態保育的支持方式,能彙整並向他人說明相關理念。
2. 理解綠色保育標章、國土生態綠網與林下經濟等概念中,消費者對生態保育的支持方式,能彙整並向他人說明相關理念。
宜蘭-東北角友善耕作農田、校園
戶外參訪、校內宣導
4 小時
實地參訪友善耕作田區,透過賞鳥體驗進一步認識水田的保育主角,並觀察農民如何協力促成的多樣化棲地營造,加深對在地保育推廣的認同與支持。
回顧5次課堂內容,透過消費者支持的力量,對保育行動做出具體承諾;擇一保育主題繪製宣傳海報,將所學融會並向師長分享創作理念,並於校園空間展示。
回顧5次課堂內容,透過消費者支持的力量,對保育行動做出具體承諾;擇一保育主題繪製宣傳海報,將所學融會並向師長分享創作理念,並於校園空間展示。
※ 教學流程之部分,講師會依教學現場的狀況調整,故僅供參考。
※ 此表格僅供學校了解及推廣課程使用。
※ 此表格僅供學校了解及推廣課程使用。
項目
條件說明
教案名稱
森林主廚出任務
人數
主辦單位統一安排以1個班級為限(平均約為23人)。
類別
#責任消費及生產
#保育陸域生態
教案描述
過去的野生動物保育偏向以劃設保護區為策略,但這無法用來保護棲地與人類重疊的生物。最新保育政策透過友善耕作,並營造適合的棲地,使生產食物的土地同時也是野生動物過生活的家。我們透過親手自製3道美味小點心、1份食物保鮮工具,一探這些友善森林的食材與動植物的緊密生活關係,認識更積極的保育行動,進而讓「吃」變得更有意義。
主講講師姓名
蔡佾昇
助教姓名
陳琤
主講講師最高學歷
國立中興大學 昆蟲學系碩士
主講講師經歷
2017~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羅東自然教育中心 專案執行
2015環境教育人員認證
2015環境教育人員認證
課程目標
1.認識現今野生動物保育的最新政策,包含國土生態綠網、綠色保育標章、林下經濟等。
2.了解土地對野生動物的重要性,進而思考人為利用與環境保護的平衡點。
3.具備點心食譜操作能力,並認識環境友善的在地食材消費選擇。
2.了解土地對野生動物的重要性,進而思考人為利用與環境保護的平衡點。
3.具備點心食譜操作能力,並認識環境友善的在地食材消費選擇。
適用年齡階段
第三學習階段(五年級、六年級)
配合教學所使用的簡報檔案雲端資料夾位置
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JZG2E9uAy_QBocMlxYdi3V1AzXSY2z-v?usp=sharing
教案說明影片連結網址
https://youtu.be/91KGEzzIqWg
聲明
我確認並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