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你好嗎? - 新竹縣 - 114上學期
上架日
2025-05-28
評價
課程單位
顏士致
光速報名
教學流程
次數
單元內容
活動時長
次數 1
無形的溫柔
1. 透過討論,對學生的認知及屬性有基本的認識。
2. 透過紙飛機重量的分配與調整,在操作與嘗試中,加深對浮力應用的認識,並練習討論與表達。
3. 以針筒競賽來體驗空氣可壓縮的特性。
4. 綜合操作與討論,讓孩子認知到空氣與氣味的關係,並關注生活中的氣味。
1. 空氣無所不在卻也容易被忽略,引導大家討論它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利用紙張的掉落,認知空氣的存在,並分組以紙張的折疊與重量的分配調整,在測試中累積對空氣力學及浮力的基本認識。
3. 以針筒進行風壓遊戲競賽,認識空氣的可壓縮性。
4. 綜合空氣的特性,引導出氣味與嗅覺的關聯,並針對教室內的角落,進行氣味觀察與紀錄,同時給予回家任務,對自己家裡的氣味做紀錄並於下次課程中分享。
80 分鐘(不含下課時間)
次數 2
一家烤肉萬家香
1. 觀察生活環境中的氣味,並嘗試描述、紀錄與表達。
2. 認知到氣味連結到空間與時間,與個人的生活經驗有強烈的連結。
2. 透過校園的氣味觀察與紀錄,了解一個地方的生活氣味,建立於自然環境與人文歷史,並具有獨特性。
1. 試著描述各自家裡的氣味,並分享比較,除了發現空氣的多樣性,也理解我們時常忽略它的存在。
2. 試著找出學校特有的氣味並試著形容與紀錄,這些氣味除了來自於校內自然與人工的存在,並與學校座落的大環境有關。
3. 建立城市氣味的概念,一個地方的空氣跟自然環境和人文歷史都有關係。
4. 如此說來,沒有空氣就沒有氣味,那為什麼會有太空香水?以月球過敏的案例,讓學生們思考鼻子吸進來的除了氣味,還有什麼?並於下次課程討論。
80 分鐘(不含下課時間)
次數 3
漂浮的生命美學
1. 透過觀察,探討動植物如何利用空氣來生活與生存,認識空氣特性在物種演化過程中的重要性。
2. 透過手作調整與修正,來加強對鳥類羽毛與種子的觀察,認知其建立在生物與環境長期磨合的演化機制上。
3. 從模仿中認識仿生學的概念。
1. 從過敏原談起,原來自然界的生物長期以來利用空氣進行生活與生存的演化。
2. 觀察種子的造型特化來說明授粉、種子傳播與空氣的關係,並以一般鳥類的飛羽和鴕鳥的羽毛比較,來說明動物利用空氣進行飛翔的生存策略。
3. 綜合對自然的觀察和比較,以種子造型手作的調整與嘗試,來說明仿生學的概念,生物的演化是億萬年的過程,有太多創意可以被學習並運用在生活中。
80 分鐘(不含下課時間)
次數 4
看得見的聲音
1. 認識聲波的物理特性和空氣之間的關係。
2. 探討人類與生物運用聲音的方式。
3. 延伸說明自然界的聲音與生物多樣性的關係。
1. 以人類飛翔的夢想,說明大自然三度空間的廣大,並以自己飛行傘的經歷,引導出空氣與聲音傳遞的關係。
2. 以手作肯特管,理解聲音的傳遞原理,並且每個人都有獨一無二的聲紋。
3. 隨著生活習慣的改變,人為的聲音逐漸取代自然音的比例,與自然的距離相對變的遙遠且容易被忽略,然而有些聲音的消失即意味著生物多樣性的消失,是不可逆的。
4. 以日本百大聲景的保存為例,探討聲音背後的生物多樣性與文化意義。
80 分鐘(不含下課時間)
次數 5
空氣的未來
1. 認同生活城市的特色並尊重差異。
2. 探討過去到現在,環境的改變與其代表的意義。
3. 規劃理想中的未來,並經由分享來討論我們所需付出的努力。
1. 整合說明空氣的存在,支持了味道、聲音、生物多樣性的存在,讓地球如此多姿多彩。
2. 我們居住的城市也因此擁有各自特色,不論是天然的或人為營造的,認同自己和尊重差異都很重要。
3. 但在環境快速變遷的過程中,空氣也在改變,自然與人工的氣味、聲音消長、空氣污染的問題、生物多樣性的減少正在發生。利用學校縣市今昔照片的比對,讓學生們對未來城市進行規劃,討論有哪些努力需要從現在開始做起。
80 分鐘(不含下課時間)
次數 6
採訪空氣先生
1. 建議訪談的正確態度。
2. 從氣味與聲音的觀察與紀錄來認識菜市場的人事物。
3. 發現菜市場裡商品的多樣性與自然環境的連結。
4. 了解我們的生活建立於大自然的生態系服務,以及各階層工作提供的社會性服務。
學校附近的菜市場
環境觀察紀錄與人物訪談(安排在第五次,結束後以最後一堂室內課做歸納總結)
3 小時
1. 分組進行菜市場氣味與聲音的觀察與紀錄,並訪談攤販對工作環境氣味與聲音的感受與建議。
2. 比對現代賣場有空調的環境,思考聲音與氣味的差異性,討論可能的改善方式,以及彼此存在的價值。
3. 在過程中建立孩子訪談的正確態度與方法,並尊重工作的多樣性。
4. 依孩子們的發現,比對平常超市的購買習慣,延伸探討食物里程、過度包裝與食物標章等概念。
※ 教學流程之部分,講師會依教學現場的狀況調整,故僅供參考。
※ 此表格僅供學校了解及推廣課程使用。
項目
條件說明
教案名稱
空氣你好嗎?
人數
主辦單位統一安排以1個班級為限(平均約為23人)。
類別
#責任消費及生產 #保育海洋生態 #保育陸域生態
教案描述
空氣無所不在,卻因此容易被忽略。我們除了呼吸需要它,空氣也帶來了嗅覺、聽覺、甚至視覺上的感受,並提供自然萬物億萬年來的生存美學。
本課程從空氣的物理特性出發,透過力學、聲音、味道,到生物演化、多樣性、仿生學的討論、觀察紀錄與操作比對,認知到每個地方的空氣有其獨特性,包含家裡、教室、學校到每個人生活的城市,從這裡認識家鄉的自然環境與人文歷史,並學習尊重差異與多樣性。
戶外課程結合學校周邊菜市場走讀與訪談,從空氣中的氣味與聲音切入,理解我們的生活除了生物多樣性提供的生態系服務,同時也包含社會上各階層工作提供的社會性服務。
空氣的改變關乎我們生活的每一刻,包含跟我們一起居住在地球上的其他生命,共同從生活中努力,讓這個改變往好的方向前進。
主講講師姓名
顏士致
助教姓名
主講講師最高學歷
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
主講講師經歷
清山綠水走讀趣 / 負責人
樸學教育基金會 / 環境教育講師
電路板環境公益基金會 / 環境教育講師
新竹市保護動物協會 / 到校推廣講師
苗栗大明社大 / 自然教育講師
道禾深圳三代塾 / 山水學講師
啟行營地教育 / 自然教育講師
靜宜大學 / 通識課程兼任講師
台中市文山社區大學 / 環境教育課程講師
林務局觸口自然教育中心 / 環境教育教師

【帶狀課程研發與執行】
電路板環境公益基金會 / 2021~2024年GoGoGreen帶狀課程/設計與執行
清山綠水走讀趣 / 食農、茶道、自然探索、自然遊具、母語人文營隊/規劃與執行
樸學教育基金會 / 節氣生活系列課程
樸學教育基金會 / 環境教育及自然遊具建構 年度課程
樸學教育基金會 / 環境教育大地共學 年度課程
樸學教育基金會 / 城市與山林人文遠足趣 系列課程
台中市文山社區大學 / 環境教育可以這樣玩 學期課程
靜宜大學 / 自然之美 通識課程
深圳道禾三代塾 / 自然人文走讀 年度課程
啟行營地教育 / 14天江蘇常熟城市人文營~聲音地景、公民科學家、永續生活/企劃與執行
課程目標
1. 透過體驗活動了解空氣的特性。
2. 從動植物利用空氣生存與繁衍,來認識空氣的重要性。
3. 從氣味與聲音切入,關注學校及生活周遭的人事物。
4. 看見環境的改變,並從生活中透過行動來改善它。
適用年齡階段
第三學習階段(五年級、六年級)
配合教學所使用的簡報檔案雲端資料夾位置
https://reurl.cc/VY4A2y
教案說明影片連結網址
https://youtu.be/WpSfHMCcvOk
聲明
我確認並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