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流程
單元名稱
單元內容
單元時長
引起動機
說明今日課程進行方式,自我介紹並說明主辦單位心得投稿活動
5分鐘
認識如何調查森林
透過簡報,認識如何調查森林,與調查項目。
15分鐘
學習調查工具
學習調查工具的使用。
15分鐘
到戶外實作調查
到戶外實地進行樹木量測,利用實作。
15分鐘
算算樹木吸收多少碳
利用測量數據計算材積,並延伸至其他二氧化碳吸收量。
15分鐘
一日碳足跡
透過簡易的日常需求與選擇,估算樹木的吸碳功能。
15分鐘
綜合活動
1.個人分享自己的日常選擇,與檢視當中碳足跡最多的項目。
2.了解目前碳的環境議題,思考我們可以努力做到哪些事。
2.了解目前碳的環境議題,思考我們可以努力做到哪些事。
10分鐘
※ 教學流程之部分,講師會依教學現場的狀況調整,故僅供參考。
※ 此表格僅供學校了解及推廣課程使用。
※ 此表格僅供學校了解及推廣課程使用。
項目
條件說明
教案名稱
大樹碳險隊
人數
1-35
類別
#氣候行動
#保育陸域生態
教案描述
森林提供給我們生活所需的眾多服務,就像隱身在我們生活週遭的綠色寶藏一樣,透過為樹木建立資料庫,各組間整合調查數據及進行解讀分析,了解樹木成長的狀況與人類的關係,並了解樹木吸收二氧化碳的功能及思考人們如何做出減少排碳量的友善行為。
適用年齡層
國小五年級
國小六年級
國中七年級
國中八年級
國中九年級
國小六年級
國中七年級
國中八年級
國中九年級
參加永續主題教育專案
不參加
課程或講座目標
1. 學習調查工具的使用,分組進行校園樹木直徑及樹高之測量,並記錄下數據。
2. 利用實際的測量體驗,訓練團隊合作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3. 將木材體積計換算成樹木吸收二氧化碳的含量,進而了解樹木吸收二氧化碳的功能。透過圖表認識人們各項行為排碳量的多寡與測量結果對照,進而思考出如何做出減少排碳量的友善行為。
2. 利用實際的測量體驗,訓練團隊合作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3. 將木材體積計換算成樹木吸收二氧化碳的含量,進而了解樹木吸收二氧化碳的功能。透過圖表認識人們各項行為排碳量的多寡與測量結果對照,進而思考出如何做出減少排碳量的友善行為。
配合課程或講座所用的「簡報」雲端連結網址
https://docs.google.com/presentation/d/1lLLNicC5YwwyeEluLMFlo9bnEUM8egLi/edit?usp=sharing&ouid=115367569416934732690&rtpof=true&sd=true
配合課程或講座所需的設備
電腦及投影設備
麥克風及連接電腦的擴音設備
展示教具用的桌子
麥克風及連接電腦的擴音設備
展示教具用的桌子
配合課程或講座建議安排的場地形式
室內平面教室
需搭配戶外空間
需搭配戶外空間
配合課程或講座建議安排的室內場地桌型
小組型(學生依人數比例分組,並配合組別每組共用一張桌子,每組學生圍繞著桌子坐,通常是平面教室)
每位學生須自備的物品
筆
可開課學期
全學年可開課(9月至隔年6月之間,1月及寒假期間不安排場次)
成為TPCF合作夥伴的年資
2024年之前
聲明
我確認並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