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學序列初階海洋素養課程 - 桃園市 - 114上學期
上架日
2025-05-28
評價
課程單位
林乃正
光速報名
教學流程
次數
單元內容
活動時長
次數 1
海洋星球
1. 科學概念:海洋物理特徵、洋流。
2. 科學探究:根據證據做出解釋、引用模型。
3. 科學本質:科學解釋基於事實、科技發揮收集新證據的作用。
1. 科學家擁有越多能用來解釋的證據,就能對解釋的內容更具信心。
2. 模型在某些方面是準確的,然而也有不準確的地方。
3. 海洋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名稱,但這些區域卻是彼此相連。
80 分鐘(不含下課時間)
次數 2
介紹海洋生物
1. 科學概念:棲息地、適應、食物網。
2. 科學探究:根據證據做出解釋、使用二手資料進行研究。
3. 科學本質:科學解釋基於證據、科技發揮收集新證據的作用。
1. 各地海洋都不盡相同。
2. 動物獵取其他生物以獲得食物,也需要從空氣或水中獲得氧氣。
3. 植物和藻類需要陽光、養分和二氧化碳。
80 分鐘(不含下課時間)
次數 3
比較棲息地
1. 科學概念:棲息地、適應、食物網。
2. 科學探究:根據證據做出解釋、使用二手資料進行研究。
3. 科學本質:科學解釋基於證據、科技發揮收集新證據的作用。
1. 海洋棲息地間有許多不同,包括水溫,日照量,海底類型等等。
2. 有些海洋棲息地比其他海洋棲息地能支撐更多生物。
80 分鐘(不含下課時間)
次數 4
運動的適應
1. 學概念:棲息地、適應、食物網。
2. 科學探究:根據證據做出解釋、使用二手資料進行研究。
3. 科學本質:科學解釋基於證據、科技發揮收集新證據的作用。
1. 適應性可以是指身體部位,也可以是指行為。
2. 沒有大量證據,就難以斷定是身體的特定部位或是行為的適應性。
3. 適合某個棲息地的運動方式,不一定適合其他棲息地。
80 分鐘(不含下課時間)
次數 5
覓食的適應
1. 學概念:棲息地、適應、食物網。
2. 科學探究:根據證據做出解釋、使用二手資料進行研究。
3. 科學本質:科學解釋基於證據、科技發揮收集新證據的作用。
1. 生物既是掠食者,也是被掠食者。
2. 一種掠食者,能覓食多種被掠食者。
80 分鐘(不含下課時間)
次數 6
Xpark都會型水生公園參訪
參觀臺灣首座「都會型水生公園」-Xpark,了解人類透過科技重現棲 息於地球各地生物的生活環境,孕育300種、30,000隻以上的水生、陸生動物,達到寓教於樂的海洋環境教育。
Xpark都會型水生公園
沉浸式參訪體驗與導覽
4 小時
學員參訪都會型水生公園,體驗沉浸式行動展示與聆聽後場導覽解說。
※ 教學流程之部分,講師會依教學現場的狀況調整,故僅供參考。
※ 此表格僅供學校了解及推廣課程使用。
項目
條件說明
教案名稱
海洋科學序列初階海洋素養課程
人數
主辦單位統一安排以1個班級為限(平均約為23人)。
類別
#優質教育 #保育海洋生態 #保育陸域生態
教案描述
這套由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總署教育部門出版的教材,能夠協助學生探索重要的海洋科學概念,還激發他們往後繼續探究海洋以及自然世界。在Xpark海洋教育團隊將本館展示融入教材中,發展成轉化成Xpark海洋素養教材。
主講講師姓名
林乃正
助教姓名
主講講師最高學歷
國立東華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碩士
主講講師經歷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科教組組員、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展教組組員、Xpark飼育企劃副主任。
課程目標
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海洋奧妙的生命。
適用年齡階段
第三學習階段(五年級、六年級)
配合教學所使用的簡報檔案雲端資料夾位置
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BBpmhuVFZC8jhxsjJXVt8lV_itkmwbb8?usp=sharing
教案說明影片連結網址
https://youtu.be/RK_7D__TEPo
聲明
我確認並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