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流程
次數
單元內容
活動時長
次數 1
第一次上樹
1. 透過攀樹體驗,感受親近樹木的過程,建立與自然的連結。
2. 學習攀樹技巧,並透過輪流實作與互相教學,加深理解與合作。
3. 認識並熟悉攀樹裝備與器材,學習正確穿戴並練習教導他人使用。
4. 親身體會攀樹過程中的挑戰與樂趣,覺察身體與情緒的變化。
5. 紀錄引導他人攀樹的流程與關鍵引導語,累積實作與教學經驗。
2. 學習攀樹技巧,並透過輪流實作與互相教學,加深理解與合作。
3. 認識並熟悉攀樹裝備與器材,學習正確穿戴並練習教導他人使用。
4. 親身體會攀樹過程中的挑戰與樂趣,覺察身體與情緒的變化。
5. 紀錄引導他人攀樹的流程與關鍵引導語,累積實作與教學經驗。
1. 走訪校園內不同樹木場域,學習觀察並判斷樹木與枝枒的健康狀況。
2. 認識攀樹所需的牽引繩與豆袋,並進行基礎繩結技巧的練習。
3. 學習並紀錄攀樹場域風險評估的步驟,培養安全意識與判斷力。
4. 進行小組分工,明確各組任務並說明每週的練習進度。
2. 認識攀樹所需的牽引繩與豆袋,並進行基礎繩結技巧的練習。
3. 學習並紀錄攀樹場域風險評估的步驟,培養安全意識與判斷力。
4. 進行小組分工,明確各組任務並說明每週的練習進度。
80 分鐘(不含下課時間)
次數 2
樹下任務 01
1. 前一週攀樹繩結練習驗收。
2. 學校樹木、適合場域分享。
3. 豆帶投擲輪流練習。
4. 學習感受分享,確認小組任務。
2. 學校樹木、適合場域分享。
3. 豆帶投擲輪流練習。
4. 學習感受分享,確認小組任務。
持續練習小組繩結任務,確認學員之間彼此的協作,小組之間彼此分享學習的方法,複習第一堂到目前的所學。
引導學生觀察,並篩選最後一堂課要使用的場域,並進行投票、風險判斷。
引導學生觀察,並篩選最後一堂課要使用的場域,並進行投票、風險判斷。
80 分鐘(不含下課時間)
次數 3
樹下的準備 02
1. 前一週攀樹繩結練習驗收。
2. 學校樹木、適合場域分享。
3. 豆帶投擲輪流練習。
4. 學習感受分享,確認小組任務。
2. 學校樹木、適合場域分享。
3. 豆帶投擲輪流練習。
4. 學習感受分享,確認小組任務。
移動至攀樹場域練習豆帶投擲,繩結練習,小組學員彼此教學,確保學員都能熟練所有的攀樹系統架設的技能。
複習第一節課的風險安全事項,確認裝備穿著、攀樹流程確認。
帶領所有學員再次確認場域樹上樹下風險。
頒布小組練習任務。
複習第一節課的風險安全事項,確認裝備穿著、攀樹流程確認。
帶領所有學員再次確認場域樹上樹下風險。
頒布小組練習任務。
80 分鐘(不含下課時間)
次數 4
樹下的準備 03
1. 小組練習驗收。
2. 小組學員彼此教學。
3. 繩結練習、豆帶投擲練習。
4. 教學場域投票確認。
5. 風險、安全、裝備事項複習。
2. 小組學員彼此教學。
3. 繩結練習、豆帶投擲練習。
4. 教學場域投票確認。
5. 風險、安全、裝備事項複習。
移動至攀樹場域練習豆帶投擲,繩結練習,小組學員彼此教學,確保學員都能熟練所有的攀樹系統架設的技能。
複習第一節課的風險安全事項,確認裝備穿著、攀樹流程確認。
帶領所有學員再次確認場域樹上樹下風險。
頒布小組練習任務。
複習第一節課的風險安全事項,確認裝備穿著、攀樹流程確認。
帶領所有學員再次確認場域樹上樹下風險。
頒布小組練習任務。
80 分鐘(不含下課時間)
次數 5
樹下的準備 04
1. 上樹對象名單思考、確認。
2. 最後一堂課程流程確認討論。
3. 小組任務,帶領任務工作分配。
4. 裝備、器材數量教學確認。
5. 上樹對象邀請卡片撰寫。
2. 最後一堂課程流程確認討論。
3. 小組任務,帶領任務工作分配。
4. 裝備、器材數量教學確認。
5. 上樹對象邀請卡片撰寫。
這堂課程會請學員篩選出想要邀請上樹的課程對象,希望可以在特別的一天,由他來邀請對自己重要的人。
與班級大家討論、確認最後一次特別活動前的工作,器材、裝備的數量,穿著的方式。會是在特別活動前的最後一次練習、討論機會。
與班級大家討論、確認最後一次特別活動前的工作,器材、裝備的數量,穿著的方式。會是在特別活動前的最後一次練習、討論機會。
80 分鐘(不含下課時間)
次數 6
來!我們一起攀樹!
1. 課程學員進行攀樹體驗課程實作。
2. 學員以小組完成架設攀樹系統任務。
3. 學員介紹攀樹體驗、裝備穿著,引導攀樹上升動作。
4. 回收攀樹器材,檢查所有裝備,攀樹場地整理。
5. 整體課程引導反思、回饋。
2. 學員以小組完成架設攀樹系統任務。
3. 學員介紹攀樹體驗、裝備穿著,引導攀樹上升動作。
4. 回收攀樹器材,檢查所有裝備,攀樹場地整理。
5. 整體課程引導反思、回饋。
學校適合的場地樹上樹下
戶外攀樹體驗活動
7 小時
讓學員能帶領親自邀請的人,一起上樹,並在課程與學生進行整體的課程回饋,從一開始的攀樹體驗,到後續的攀樹學習,有沒有對樹木更認識呢?有沒有會多抬頭看看校園中的樹呢?
最後也邀請同學謝謝夥伴,謝謝在過程中協助自己的人。反觀第一節課程的自己,有變得哪裡不一樣呢?一起分享看吧!
最後也邀請同學謝謝夥伴,謝謝在過程中協助自己的人。反觀第一節課程的自己,有變得哪裡不一樣呢?一起分享看吧!
※ 教學流程之部分,講師會依教學現場的狀況調整,故僅供參考。
※ 此表格僅供學校了解及推廣課程使用。
※ 此表格僅供學校了解及推廣課程使用。
項目
條件說明
教案名稱
樹,原來我們可以這麼近
人數
主辦單位統一安排以1個班級為限(平均約為23人)。
類別
#優質教育
#責任消費及生產
#保育陸域生態
教案描述
我們身邊有許多樹木,平時常被忽視,只有在風災或樹倒時才會注意到它們的存在。透過「攀樹」這個媒介,我們引導孩童親近、愛護樹木,並啟發他們細心觀察環境。或許他們會發現樹上的鳥巢,或是卡在樹上的枯枝。
從體驗攀樹到學習技巧,再到帶領他人攀爬的過程,學員不僅能與樹木和自然環境建立更深的聯繫,還能在實踐中學習、成長、犯錯,成為具領導力與實踐能力的人。無論在課程中還是結束後,學員都將學會抬頭多觀察,欣賞周圍風景與樹上驚喜。
從體驗攀樹到學習技巧,再到帶領他人攀爬的過程,學員不僅能與樹木和自然環境建立更深的聯繫,還能在實踐中學習、成長、犯錯,成為具領導力與實踐能力的人。無論在課程中還是結束後,學員都將學會抬頭多觀察,欣賞周圍風景與樹上驚喜。
主講講師姓名
程秉心
助教姓名
主講講師最高學歷
逢甲大學會計學系
主講講師經歷
雙流自然教育中心環境教育教師
海洋生物博物館科學教育組後場師資
海洋生物博物館科學教育組後場師資
課程目標
1. 透過攀樹課程,激發學員對樹木與環境的關注與愛護,培養保護自然的動機。
2. 透過樹木觀察,學習辨識樹木枝條的健康狀況,提升環境感知力與判斷力。
3. 在攀樹學習過程中,強化與同學之間的溝通與協作能力,培養團隊精神。
4. 通過引導他人攀樹,增強自我學習的信心,並發展領導與教學能力。
2. 透過樹木觀察,學習辨識樹木枝條的健康狀況,提升環境感知力與判斷力。
3. 在攀樹學習過程中,強化與同學之間的溝通與協作能力,培養團隊精神。
4. 通過引導他人攀樹,增強自我學習的信心,並發展領導與教學能力。
適用年齡階段
第三學習階段(五年級、六年級)
配合教學所使用的簡報檔案雲端資料夾位置
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d/1_EW97uC2JZUK3_Dn7kkRNE71awLAEV9k/edit?usp=sharing&ouid=105273528358333421854&rtpof=true&sd=true 無簡報檔案,此為切結書連結
教案說明影片連結網址
https://youtu.be/v9O7dQc7-Tg?si=aBY8cYn7Rq_N_K5g
聲明
我確認並同意